匈奴王阿提拉(Attila the Hun) | |
单位信息 | |
发行版本 | 征服者 |
兵种类型 | 骑兵 |
状态数据 | |
生命值 | 350 |
攻击力(近战) | 13 |
近战护甲(护甲) | 2 |
远程护甲(盾牌) | 2 |
护甲类型 | 步兵 |
视野 | 5 |
移动速度 | 1.2 |
攻击间隔时间 | 2.0 |
攻击加成 |
+40对野猪 +3对建筑 |
“侵略垂死罗马帝国的游牧蛮夷中,最危险的侵略者当非匈奴和他们凶残的国王,阿提拉莫属。这位强大的军阀不满意罗马帝国微不足道的供奉,率领骑兵启程,势要劫掠帝国腹地!真的没人能阻止凶残的阿提拉了吗?”
阿提拉(395?/406? - 453年3月)是匈奴的国王,帝国时代2征服者的战役“匈奴王阿提拉”的主角,描述了在他带领匈奴人侵略欧洲,为欧洲带来战乱和灾难的故事
——战役介绍
阿提拉(395?/406? - 453年3月)是匈奴的国王,帝国时代2征服者的战役“匈奴王阿提拉”的主角,描述了在他带领匈奴人侵略欧洲,为欧洲带来战乱和灾难的故事
简介[回到顶部]
阿提拉是一个骑兵英雄,原版他使用了拜占庭的甲胄骑兵的图像,他在匈奴战役的第一关和第六关出现,而且他的存活是胜利的必要条件,作为英雄他无法被招降,可以缓慢地恢复生命值
虽然是骑兵部队,但是阿提拉属于“步兵”,拥有步兵装甲等级,不会受到长枪兵和骆驼兵之类的反骑兵部队的额外伤害,还可以驻扎到冲车的内部,这是骑兵部队不能做到的
决定版的阿提拉拥有了专属于自己的新兵种图像,类似于匈奴独特部队答剌罕骑兵,但是使用弯刀而不是火把,弯刀实际上是不准确的,历史上的匈奴人使用笔直的双刃剑战斗
历史[回到顶部]
阿提拉是古代欧亚大陆匈奴帝国最为人熟知的领袖,史学家称之为“上帝之鞭”(Scourge of God),曾多次率领大军入侵东罗马帝国及西罗马帝国,并对两国构成极大的威胁。他曾率领军队两次入侵巴尔干半岛,包围东罗马首都君士坦丁堡;亦曾远征至高卢(今法国)的奥尔良地区,西罗马逼不得已和同样受匈奴威胁的传统敌人西哥德人联手阻止阿提拉,最后终于在沙隆战役败于罗马-哥德联军,被逼停止向西进军。然而后来他却攻向意大利,并于公元452年把当时西罗马帝国首都拉文纳攻陷,赶走了皇帝瓦伦丁尼安三世,使西罗马帝国名存实亡
由448年至452年,匈奴帝国在阿提拉的带领下,疆土到了盛极的地步:东起自咸海,西至大西洋海岸;南起自多瑙河,北至波罗的海。在这广大区域的一带附属国,都有自己的国王和部落酋长,平日向阿提拉称臣纳贡,战时出兵参战。在阿提拉死后,他的帝国迅速瓦解消失,使他在欧洲历史中更富传奇性。在西欧,他被视为残暴及抢夺的象征,但同时相对地亦有历史记载形容他是一个伟大的统治者,尤见于古北欧的萨迦文献记载中
杂项[回到顶部]
- 阿提拉的形象出现在征服者版本的艺术封面上,位于蒙特祖玛左方,和战役里面出现的头戴皇冠的形象有一定差别
- 阿提拉人称上帝之鞭,其拉丁语写法是Flagellum Dei,Flagellum和Scourge都是指鞭,但是除了指代名词的鞭子外,他还有“持续不断的折磨”的意思,这个称号就是当年的罗马统治者们对阿提拉孜孜不倦的十余年的持续侵略的“赞许”,如同使用鞭子不断地鞭笞垂死的犯人一样给与他灾难和折磨
匈奴王阿提拉 | 根据罗马文献还原的阿提拉肖像画 | 阿提拉在战役过场里的形象 | 阿提拉在战役过场里的形象 | 原版阿提拉使用的甲胄骑兵精灵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