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日本(Meiji) | |
![]() |
|
文明信息 | |
侧重点 | 军事、科技 |
解锁条件 |
扮演 ![]() 扮演 ![]() 扮演 ![]() 改良3个 ![]() |
领导者 (历史) |
![]() |
领导者 (地理) |
![]() ![]() |
领导者 (战略) |
![]() |
奇观 |
![]() |
开局优势 |
海岸 草原 |
旭日高升。明治时代开幕。
特性[回到顶部]
幕府时代的日本被迫开放后,随之而来的动荡孕育出全新的明治时代。这是一个剧变与矛盾并存的时期。明治日本在江户时代的根基上巧妙融合了西方的政体和技术,迅速崛起并开始挑战欧洲的霸权地位。太平洋之滨迎来了一个新的黎明,既绚丽又意外,辉煌中又带有阴霾。
御一新
加建建筑时,获得等同于建筑生产力花费50%的

建造道后温泉时+30%


明治日本特色战斗机单位。射程更大。对抗其他战斗机时+4战斗力。可拦截敌方空中单位
三菱A6M是一款轻型机动战斗机,因其制造年份为日本皇历2600年(公历1940年)而得名零式。零式战斗机的设计要求极为苛刻:机身需要足够小巧以适应航母起降,续航能力必须支持8小时的飞行,武器要足够强大以输出强劲火力,速度也必须足够快以确保作战效力。三菱公司使用新型铝材,大幅减轻了飞机的重量,从而成功实现了这些设计目标。
凭借优越的射程和操控性,零式战斗机在二战初期主导了太平洋的天空。值得注意的是,零式战斗机可以在不失速的情况下减速至每小时110公里,其转弯半径也比当时盟军的飞机更小。然而,随着战争的进行,零式战斗机逐渐变得过时。到战争结束时,它成为了装载神风敢死队飞行员的工具,执行他们注定失败的最后螺旋式攻击。

明治日本特色重型海上单位。此单位首次被摧毁时,它将在你距离最近的定居点中以50%的生命值复活
日本的工业化进程异常迅猛。1867年,江户时代的日本是个繁荣但孤立的社会,抵制外国势力影响,建立起自己的秩序体系。然而在随后几年,明治天皇启动了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使日本迅速跃升为世界领先的工业和殖民大国。军事现代化是日本发展的关键目标之一,其中开发能够与西方海军抗衡的战舰尤为重要。
1904-1905年日俄战争期间,一艘名为“三笠”的前无畏战列舰成为日本帝国舰队旗舰。这艘在英国建造的战列舰载有近千名船员,配备四门40口径12英寸大炮,并装备一系列较小武器。战争结束后,三笠因弹药库爆炸而沉没,但次年即被打捞重用,继续在后续战争中服役,直至1923年退役。

+5


“Jukogyo”一词在日语中的含义为重工业,顾名思义,它涵盖了大型机械、工具、建筑和设备等诸多领域。自明治时代以来,日本重工业在政府的支持下得到了长足发展,三菱和富士等公司开始崭露头角。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在幕府授命下建立的三菱重工是其中的典型范例:荷兰工程师在日本设立了第一家大型铸造厂,随后又逐渐涉及船只建造和钢铁冶炼等领域。日本卷入战争后需要大量武器和车辆,重工企业的地位也变得至关重要。因此,二战中原子弹轰炸长崎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摧毁三菱工厂。

+5


日语“ginko(日式银行)”一词意为银行。明治维新时期奠定了日本银行业今日的强大地位。其历史最为悠久的第一银行成立于1873年,随后众多银行相继设立。银行业与财阀携手,为明治及后续政权的扩张战争提供资金支持。尽管战后经历了重组和国际化,银行业仍是日本治国方略的核心。

明治特色城区。建造方法是将日式银行和重工企业放置在同一个区块中。相邻区块中的建筑+1


早在殖民时代,股份制公司就预见到了企业世界的出现,其现代形态在20世纪初得以成型。日本财阀就是企业进化的缩影。所谓财阀指的是商业集团,其业务融入金融业的各个方面,而家族掌握最高权力,并深度参与政治。事实上,日本战时以掠夺资源为名所进行的殖民扩张,其背后推手正是私营企业(即财阀),而非仅仅局限于帝国政府。二战结束后,盟国解散了该体系,但保留下来的企业集团却继续推动着它的发展——世界其他地方也都是如此(例如美国的巨头企业,以及韩国的财阀,都是经济和政治上的强大实体)。
战前的日本四大财阀分别是住友、三井、三菱和安田——前两者起源于江户时代的商社,后两者则崛起于明治维新时期。
市政树[回到顶部]
城市名称[回到顶部]
东京 Tokyo |
堺市 Sakai |
福井 Fukui |
弘前 Hirosaki |
松江 Matsue |
鸟取 Tottori |
福冈 Fukuoka |
长崎 Nagasaki |
盛冈 Morioka |
米泽 Yonezawa |
彦根 Hikone |
大阪 Osaka |
高知 Kochi |
秋田 Akita |
新泻 Niigata |
奈良 Nara |
若松 Wakamatsu |
姫路 Himeji |
神户 Kobe |
甲府 Kofu |
山形 Yamagata |
冈山 Okayama |
京都 Kyoto |
高田 Takada |
大垣 Ogaki |
大津 Otsu |
松山 Matsuyama |
鹤冈 Tsuruoka |
山田 Yamada |
津市 Tsu |
桑名 Kuwana |
金泽 Kanazawa |
名古屋 Nagoya |
仙台 Sendai |
伏见 Fushimi |
鹿儿岛 Kagoshima |
熊本 Kumamoto |
游戏内介绍[回到顶部]
1800年的日本社会处于严格管制之下。尽管京都的天皇名义上担任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实际的政治权力却紧握在江户(今东京)的幕府手中。除个别指定的贸易港外,日本对外国人基本闭门不开。为了加强对大名(封地领主)的控制,贵族家族被要求居住在东京,并受到幕府的严密监视,以防大名叛变时,其家人可作为人质。尽管如此,日本经济逐渐兴旺,商人阶层开始积累政治影响力。同时,外国势力,特别是美国,越发渴望打开日本的大门,以便获取其丰富的银矿和工业制品。在这种多重因素的推动下,地球板块的持续变动也象征着时代的变迁,日本逐步崛起为一个能够与当时的殖民强国相匹敌的国际力量。
在1853年,佩里海军准将带领其部队,乘坐四艘战舰穿越日本的防御线,直接驶入江户港。面对日本派遣的谈判代表团,佩里拒绝接见,反而坚持要求与高级官员会面,并以武力闯入幕府为威胁。美国的军事力量令日本上下深感震惊。随着佩里次年重返,这个闭关锁国的国家在美国的强迫之下开放了贸易大门。
然而这只是序幕。1855年,一场强烈地震袭击江户,引发了大规模的火灾与破坏。但这场灾难只是紧随其后的几次地震的开端,累积的祸患对幕府的权威造成了剧烈冲击。地震引发了日本社会结构的动荡——商人阶层开始谋求在政治社会中扮演更加重要的新角色。一个新时代即将到来。
日本的统治阶层疲于应付这些变革。到了1868年,天皇宣布自己重新成为至高无上的权力来源,将废除幕府,厉行新政,同时开放接受外来技术并参与全球贸易。这一变革自然引发了旧贵族的反抗,而戊辰战争的结束标志着幕府体制彻底崩解,天皇直接控制了这些土地。变革以惊人的速度展开:在随后的四十年中,日本的丝绸出口量暴增至最初产量的300倍。这场繁荣同时伴随着对蒸汽动力和铁路系统的巨额投资。中产阶级摆脱了封建枷锁的束缚,工业主义的浪潮遍布日本各地。这标志着明治时代——意为“开明时代”的开始。
政治层面上,日本审慎地探索了自己的选项。众多声音呼吁实施民主制度,然而贵族阶层对于此类尝试可能带来的风险和不稳定持保留意见。尽管明治体系设立了政党,实际上权力却是集中的,这一模式源自对西方制度的借鉴。许多人将十九世纪末的西方视为民主的象征,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诸如德意志帝国等国家依然维持着强烈的威权主义色彩,采取了一种现代化、官僚制、绝对君主制模式,更偏向于强调工业发展和社会稳定,而非公众参与政治。明治日本选择了这条道路。同时,日本也采纳了一套反映当时欧洲常态的殖民优越论调,自视为亚洲文明的先锋,这一立场最终导致了1910年对朝鲜半岛的侵占。在国内,新兴的中产阶级创建了如三井、三菱这样的大型企业集团(即财阀)。
这一时期标志着民族主义、工业化、殖民主义等新理念在日本政治领域中萌芽并茁壮成长。这些思想奠定了日后法西斯运动的基础。日本社会的军事化进程取得了显著成就,1905年击败俄国军队的胜利不仅为其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望,也开启了亚洲扩张主义的新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