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尔(Nepalese)
文明信息
侧重点 文化、外交
解锁条件 扮演 孔雀
扮演 朱罗
扮演 阿育王
拥有3个至少有5格山脉地形的定居点
领导者
(地理)
阿育王
领导者
(战略)
帕查库特克
奇观 满愿塔
开局优势 山脉
尼泊尔在邻国之中异军突起,渴望成为世界强权。



特性[回到顶部]


尼泊尔高踞喜马拉雅山脉,融合了高地佛教徒和低地印度教徒两大族群,虽身处地缘险境,却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主权。19世纪的尼泊尔由几个专制家族掌控政权,拥有以勇猛著称的廓尔喀战士守卫国土。通过与英国的巧妙周旋,这个栖居于世界之巅的国度得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独立地位。


世界屋脊
所有仓库建筑可应用至山脉地块,但其维护费用+1金币和幸福值
建造满愿塔时+30%生产力效用


廓尔喀人(Gurkha)
尼泊尔特色步兵单位。战斗力更强、移动力更高、生产成本更高
“廓尔喀”一名最初不过是现代尼泊尔国家先祖之一廓尔喀王国的称谓,但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个词逐渐演变为对受雇为他国作战的尼泊尔勇士的代称。其中最负盛名的是其为英国效力的历史——英尼战争后,英国人为尼泊尔战士的忠勇品格所折服,随即组建了由志愿为英国而战的廓尔喀人组成的军营。这支部队此后屡建战功——先后在1857年印度民族起义、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英国浴血奋战。印度独立后,虽然部分廓尔喀人继续效忠英国,但更多则转投印度军方。
廓尔喀人最具代表性的标志物是库克力弯刀——这种向前弯曲的重型刀具不仅是实用的砍伐工具,更是令人生畏的致命武器。

夏尔巴人(Sherpa)
尼泊尔特色探路者。无视山脉和崎岖地形对视野的影响。无视山脉对移动力的影响
夏尔巴人是一个信仰佛教的藏族少数民族,世代生活在尼泊尔、印度和不丹的高地区域。他们适应了这片极高海拔地区的生存环境,并很快因其在攀登高峰时展现出的非凡勇气而声名远扬。“夏尔巴”这个名字逐渐成为无畏高山探险者的代名词,其中最负盛名的当属丹增诺盖——他是人类历史上首次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的两位英雄之一。在当代,夏尔巴人已经成为尼泊尔旅游业的中坚力量,尤其是在指引探险者穿越该国巍峨群山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高地发电站(Highland Power Station)
+2生产力。从相邻的山脉获得+1文化值。尼泊尔特色改良设施。无时代限制。不会移除地块上的仓库加成。必须放置在山脉地形上,由夏尔巴人建造
1911年,紧随美国和印度开展水力发电之后,尼泊尔建成了其首座水力发电站。这个国家可谓天生适合发展水电:陡峭的地形造就了巨大的落差,喜马拉雅山脉源源不断的溪流提供了充沛的水源。然而,尽管具备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在这一开创性项目之后,新的水电项目发展却显得步履蹒跚。




市政树[回到顶部]



萨加玛塔
Sagarmatha

2070
食物和科技值建筑从山脉获得相邻加成

[精通]
1656
夏尔巴人可以在一个定居点宫殿或市政厅5格范围内的无主山脉地块上激活。定居点将获得通往山脉路径的地块,山脉地块将立即得到改良并获得一座高地发电站

生命之虎
Jyumdo Bagha

2300
与山脉相邻的所有区块获得防御工事,一次性效果。遵循普通城墙放置规则

[精通]
1840
如果与山脉相邻,单位用1回合就能构建防御工事
解锁 军操广场

狮子宫
Singha Durbar

2300
解锁“赠送廓尔喀”行动,将廓尔喀人赠与给其他文明。尼泊尔与其关系+10,根据与其之间的当前关系等级获得5(按游戏速度调整)。只能与关系为“友好”或“有益”的文明进行
解锁 满愿塔

[精通]
1840
文化值建筑+3影响力
解锁 慈悲庇护

廓尔喀日报
Gorkhapatra

2530
博物馆拥有2个额外的巨作槽位
解锁 雪域



城市名称[回到顶部]


加德满都
Kathmandu
贾纳克普达姆
Janakpurdham
朱姆拉
Jumla
比拉特纳加尔
Biratnagar
图尔西普尔
Tulsipur
布特瓦尔
Butwal
戈达瓦里
Godawari
尼泊尔根杰
Nepalgunj
戈拉希
Gorahi
蓝毗尼
Lumbini
南迦尔科
Nagarkot
博卡拉
Pokhara
杜利克尔
Dhulikhel
卡莱亚
Kalaiya
达马克
Damak
穆斯塘
Mustang
盖加特
Gaighat
比尔甘杰
Birgunj
桑库
Sankhu
丹加地
Dhangadhi
伊纳瓦西拉
Inarwasira
阿姆莱赫甘杰
Amlekhganj
拉利特普尔
Lalitpur
塔拉克什瓦尔
Tarakeshwar
巴拉特普尔
Bharatpur
加哈瓦
Gahawa
达兰
Dharan
赫陶达
Hetauda
比伦德拉纳加尔
Birendranagar
伊塔哈里
Itahari



游戏内介绍[回到顶部]


尼泊尔坐拥独特的地理位置,同时身处世界的边陲与中心:它栖居在地球最高峰的山谷之中,又被两个世界大国所环抱。这种地缘政治的邻近性使其成为重要的贸易与资源枢纽,而其独特的地理形势又确保了它的生存与独立。就国内而言,尼泊尔是一个多元交融的国度:高地以佛教徒为主,低地则以印度教徒占多数。在低地地区,各个政权与高地之间保持着不同程度的往来,形成了一种既重共存又求控制的微妙权力平衡:虽然低地的印度教尼瓦尔人和查特里人掌控着政权核心,但他们也离不开塔芒人和夏尔巴人等高地民族所建立的运输网络和资源供给。

在印度北部边境和巍峨的山间峡谷之中,尼泊尔诸国自公元第一个千年以来就以朝贡国的形式存在,“尼泊拉(Nepala)”这个名字在笈多王朝等政权的碑文中若隐若现。公元10世纪,随着加德满都的建立,这些王国逐渐显露其势力,但直到18世纪,才真正出现了一个举足轻重的政权——廓尔喀王朝,而开创这个王朝的传奇人物则是普利特维·纳拉扬·沙阿。

在印度处于穆斯林莫卧儿统治的时代,倚重马匹、骆驼和大象骑兵的莫卧儿军队在面对陡峭寒冷的山谷时举步维艰,更无法切断通往中国的高地补给线。正因如此,当穆斯林诸多苏丹国和帝国在南方征战不休时,尼泊尔得以成为印度教的一方净土。后来,当英国势力渗入印度时,他们同样难以掌控这片区域。然而在英尼战争(1814-1816年)中,装备落后的尼泊尔不得不向英国作出领土让步,最终沦为其保护国。

在其后的拉纳王朝统治时期,这种保护国地位反而促使尼泊尔走向闭关锁国。从印度民族起义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拉纳王朝始终与英国保持着紧密的同盟关系。在拉纳统治时期,尼泊尔是一个实行专制统治和闭关政策的王国,但凭借老练的外交手腕、险峻的地理屏障和得天独厚的地缘政治位置,成功维护了国家的独立地位。

拉纳家族凭借一系列政变和暗杀攫取了权力,通过首相一职牢牢掌控君主政权,并不时借助精心策划的宫廷谋杀来巩固其统治。拉纳家族看似对英国的效忠,实则是精心计算的棋招——王朝开创者江格·巴哈都尔在参观英国军事设施后,深知对方实力强大不可撼动。由此,拉纳家族转而在1857年印度民族起义中力挺英国,更是为英国培养了精锐的廓尔喀军团,这支部队此后在阿富汗战争和两次世界大战中都成为了英军的得力助手。

这个政权最终在20世纪50年代末走向衰落,随着拉纳王朝的覆灭,尼泊尔陷入了一段动荡岁月。在此期间,君主立宪与君主专制两种力量此消彼长,而积压已久的民怨也催生了共产主义武装叛乱。2001年王宫中爆发了一场血腥屠杀事件,成为君主制覆灭的转折点;到2008年,尼泊尔最终正式宣告废除延续已久的君主制度。




杂项[回到顶部]


  • 尼泊尔文明标记是尼泊尔双三角国旗的标志,为月亮和太阳
官方的尼泊尔演示图 尼泊尔艺术设定



主题曲[回到顶部]



 

回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