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Russian) | |
![]() |
|
文明信息 | |
侧重点 | 文化、科学 |
解锁条件 |
扮演 ![]() 扮演 ![]() 扮演 ![]() 扮演 ![]() 拥有3个苔原定居点 |
领导者 (历史) |
![]() |
领导者 (地理) |
![]() ![]() |
领导者 (战略) |
![]() |
奇观 |
![]() |
开局优势 |
![]() 苔原 |
伟大的俄罗斯之魂现身世界,怀着无尽的渴望,寻求知识、诗歌……以及征服。
特性[回到顶部]
沙皇俄国以其诸多特点而闻名:横跨欧亚的辽阔疆域、极致的奢华与悬殊的不平等、卓越的艺术与文化成就。在俄罗斯究竟属于欧洲的一部分还是拥有独特的“俄罗斯精神(dusha)”这一永恒命题中,罗曼诺夫王朝将“开明专制”奉为其统治理念的核心。以东正教、专制和民族性为基石,俄罗斯将其统治延伸至从西伯利亚到东亚的广袤地区。
俄式教育
城市中的区块+1

苔原上城市中的区块+1

建造艾尔米塔什博物馆时+30%


俄罗斯特色骑兵单位。在友方领土中时+4战斗力
“哥萨克”一词源自突厥语,意为“自由人”。哥萨克是生活在乌克兰和俄罗斯草原上的一个民族,他们拥有独特的传统,通常是民主的,并且独立于俄罗斯沙皇的强权统治之外。俄罗斯帝国和波兰-立陶宛联邦允许哥萨克人保留他们的传统生活方式,以换取他们的军事服务。哥萨克人以其高超的骑术而闻名于世。
俄罗斯的扩张主义思想经常与具有独立思维的哥萨克人产生冲突,这促使哥萨克人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社会阶层,即“军事阶层”。在战场上,帝国军队中的哥萨克战士以其令人闻风丧胆的战斗力著称。尤其是在俄国革命期间,他们在镇压布尔什维克运动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俄罗斯特色攻城单位。拥有+1移动力。基础战斗力更低,但拥有“火力飞溅”能力,能对与目标单位相邻的敌方单位造成伤害
远程火炮存在固有问题。目标较远时,火箭弹易偏离(若无现代制导系统)。而苏联的解决方案简单粗暴——既能发射48枚,何须只发一枚?喀秋莎火箭炮系统应运而生,它是安装于卡车后部的发射系统,可一次装载并同时发射多枚火箭弹。虽装填时间较长,但其多管发射器能摧毁目标及周遭一切。
德国和芬兰军队将喀秋莎火箭炮称为“斯大林的风琴”,并非指其外形,而是发射时产生的独特、类似风琴的啸叫声,预示着地狱般炮击的来临。时至今日,非洲和中东地区仍在使用喀秋莎火箭炮系统。

相邻农场提供+2


在西欧,独立小农模式曾占据主导地位。然而在俄罗斯,村社(obshchina)代表了一种深根固蒂的集体农业形态,这与后来的共产主义集体农场不同。在这种村社体系中,虽然个人拥有并耕作自己的土地,但土地转让必须得到集体的批准。此外,若出现不平衡状况,集体有权根据需要重新分配土地。这种安排使得村社的农民能够抵御日常生活中重大变动所带来的冲击,例如社区成员的去世或新家庭的成立等。直到废除农奴制之前,这些社群并非完全自主管理。尽管存在领主和富有地主,但村社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脱离国家和资本力量的集体自治。斯拉夫主义者——那些珍视俄罗斯斯拉夫传统,而非盲目仿效欧洲标准的人——在村社中看到了某种高贵品质。在随后的年代,一些旨在变革俄罗斯经济的改革者甚至将其视为共产主义的雏形。
市政树[回到顶部]
城市名称[回到顶部]
圣彼得堡 St. Petersburg |
萨马拉 Samara |
沃罗涅日 Voronezh |
奥伦堡 Orenburg |
雅罗斯拉夫尔 Yaroslavl |
奥廖尔 Orel |
克拉斯诺达尔 Ekaterinodar |
喀琅施塔得 Cronstadt |
察里津 Tsaritsyn |
奔萨 Penza |
特维尔 Tver |
莫斯科 Moscow |
托木斯克 Tomsk |
库尔斯克 Kursk |
新切尔卡斯克 Novotcherkask |
伊尔库茨克 Irkstk |
乌法 Ufa |
卡卢加 Kaluga |
坦波夫 Tambov |
斯摩棱斯克 Smolensk |
彼尔姆 Perm |
弗拉季高加索 Vladikavkaz |
萨拉托夫 Saratov |
叶卡捷琳堡 Ekaterinburg |
辛比尔斯克 Simbirsk |
斯塔夫罗波尔 Stavropol |
科斯特罗马 Kostroma |
鄂木斯克 Omsk |
叶列茨 Yelets |
伊万诺沃-沃兹涅辛斯克 Ivanovo-Voznesensk |
叶伊斯克 Yeisk |
喀山 Kazan |
顿河畔罗斯托夫 Rostov on Don |
阿斯特拉罕 Astrakhan |
图拉 Tula |
下诺夫哥罗德 Nijni-Novgorod |
尼古拉耶夫 Nikolaieff |
游戏内介绍[回到顶部]
俄罗斯一直游走于欧洲与亚洲的交汇处,既不完全隶属于任何一个大陆,又对两者均有着深远的影响。但俄罗斯同时也是斯拉夫和东正教世界的核心。俄罗斯的神话起源讲述了维京人留里克登陆诺夫哥罗德,并将其四分五裂的部落统一成一个全新霸权的故事。然而,随着莫斯科公国在十五世纪将其势力扩展到周边的斯拉夫、波罗的及芬兰诸族群,真正的国家形态才开始形成。在伊凡三世的领导下,这一过程将德意志和北欧在波罗的海地区的势力范围转变成为俄罗斯的中心地带。
随着拜占庭帝国的衰落,俄罗斯的沙皇们坚信自己是基督教世界最后、也是最佳的希望。因此,在一个欧洲日益趋向融合的时代,俄罗斯却显得分裂。一方面是斯拉夫派,他们视俄罗斯和东正教为真正文明的最后防线。另一方面,则是更加世俗化的亲欧派,他们倾向于启蒙思想,崇尚德国、英国,特别是法国的文化。
彼得大帝(1672-1725年)是俄罗斯历史上一个典型的亲欧派人物。他引入了欧洲式的政治改革,将俄罗斯的封建制度带入了欧洲绝对君主制的时代。包括采用欧洲的基础设施、与欧洲的王室保持联系、以及在宫廷内部使用法语等措施。值得注意的是俄罗斯贵族与西方的通婚现象,例如叶卡捷琳娜大帝就是德国人,她嫁给了俄罗斯的皇储。另一个引人注目的故事是,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遗传基因如何影响了俄国革命——维多利亚女王的外孙女嫁给了帝国的末代皇帝,将血友病遗传给了他们的儿子阿列克谢大公。为治疗这种疾病,皇室对拉斯普京毫无节制地依赖,最终加速了王室的崩溃。
在十八世纪初期,俄罗斯的领土不断扩张之际,彼得大帝把他的注意力转向了波罗的海地区。这一地区当时处于瑞典的控制之下,俄罗斯因此发动了北方战争,最终击败瑞典,占领了这一地带,并在此处建立了圣彼得堡。这座城市成为了新时代俄罗斯的心脏,标志着俄罗斯成为了一个欧洲化的国家,在西方的政治舞台上占据了一席之地。
俄罗斯的扩张向东延伸至西伯利亚和阿拉斯加,形成了一个地理上相对连贯的庞大殖民帝国。早在1700年,俄罗斯便向太平洋地区提出了主权要求。到了1721年,彼得大帝正式宣布俄罗斯为帝国。俄罗斯帝国借鉴了欧洲的君主专制制度,尽管在不同文化和宗教之间,仍存在一定的分歧。同时,作为一个殖民帝国,俄罗斯没有在海外领土与本土之间做出严格划分,其东西两端的边境均经历了冲突。
拿破仑对俄罗斯的进军堪称戏剧性。法军不仅面临着俄军的抵抗,还得设法抵抗严酷的寒冬。随着拿破仑的深入,俄军采取焦土政策,撤退的同时焚烧土地,使得拿破仑的部队缺少了对抗严寒的必要补给。当拿破仑占领了莫斯科,俄军却坚壁清野,继续退却。最终,拿破仑意识到自己无法征服冬季的俄罗斯,开始了撤退。然而,俄军抓住机会反击,一路追至巴黎。这场显赫一时的胜利使得沙皇亚历山大一世被尊称为“欧洲的救世主”。
战争之后,俄罗斯人的核心生活原则遭到了重新审视。到了1848年,一股要求进行社会革命的浪潮在欧洲兴起,其核心诉求包括承认工人权利以及保障工匠的生计。由于帝国更加倾向于专制主义,俄罗斯成为了这场革命风暴首先席卷之地。
亚历山大的继任者尼古拉一世因其实行的沙皇专制统治而饱受争议。在这种政治体制下,沙皇享有至高的权力,对国家及其人民拥有绝对的控制权,甚至包括宗教权力。在俄罗斯,由于缺乏像教皇这样的宗教权威来平衡权力,沙皇的统治权显得更为集中。
专制主义实质上是许多西方强国的共同特征,但相较于彼得大帝倡导的亲欧洲改革,它代表了一种倒退。俄罗斯回归到一个以东正教为国教、实行绝对官僚主义并奉行斯拉夫民族主义的国家。尽管帝国对非斯拉夫民族仍保持较高的包容性,但对犹太人的包容度则相对较低,反犹情绪随着时间的推移日益加剧,直至革命爆发。现代俄罗斯的核心精神之一是独特的“俄罗斯灵魂”思想,这一概念在尼古拉·果戈里、费奥多尔·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人的作品中均有所体现。
随着帝国的进展,事态逐渐走向分崩离析。强国必须展现其力量——他们只能不停证明自己才是胜者。损失带来了剧痛。十九世纪晚期,失败层出不穷——特别是在克里米亚。幸运的是,俄罗斯周围的帝国衰落得更为迅速。当奥斯曼帝国失去其在东欧的领土时,俄罗斯便从中获得了利益。随着中国清朝的衰败,俄罗斯也抓住机会扩大了其在亚洲的版图。
在亚历山大二世统治期间,俄罗斯实施了一系列针对农奴制度的改革,特别是1861年的农奴解放运动,这一举措使得从前被束缚在土地上的农奴成为了自由劳动力,开始涌入城市。在此次改革中,失去“农奴”的贵族获得了不少补偿,而刚得到解放的农民却因此陷入了债务泥潭。虽然亚历山大二世解放了农奴,但也成功点燃了他们的怒火,以至于招来杀身之祸。1881年,亚历山大二世被革命者刺杀。他的继任者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而俄罗斯专制统治的灾难之路仍在延续。
最后一任沙皇是尼古拉二世,可惜他深受专制观念的影响,不仅坚定维护这一体制,且被它所蒙蔽。尼古拉深信欧洲的优越性,为争夺满洲的主宰权,他对日本发起了一场灾难性战争。在国内,他又对要求改革的呼声给予了严厉回应。
沙皇俄国的覆灭已经不可避免。其内部空虚,却试图展现自己并不拥有的力量。自尼古拉一世起,这一体制终将崩溃的命运就已然注定。帝国内部的矛盾过于深重,随着革命浪潮的一次次冲击,沙皇宫殿被吞没只是时间问题。这一幕发生在1917年,当布尔什维克党上台,俄罗斯帝国的时代迎来了终结。接下来被翻开的是苏联的历史篇章。
主题曲[回到顶部]
俄罗斯的主题曲主旋律基于猎杀红色十月的主题曲“红色十月号赞歌”(Hymn To Red October),间奏部分改编自“在中亚”(V Sredney Azii/В Средней Азии)结尾部分是乌克兰歌曲“乌云”(Chornymy khmaramy/Чорними хмарами)
根据游戏里建造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奇观时的背景音乐情况来看,俄罗斯人似乎拥有更加传统俄罗斯风格的早期主题曲,但估计是出于现实世界众所周知的缘故,换成了以美国人编曲的“红色十月号赞歌”和乌克兰乐曲为核心的乐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