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加(Incan)
文明信息
侧重点 经济、扩张
解锁条件 扮演 玛雅
扮演 密西西比
扮演 帕查库特克
拥有3个至少3格山脉地块的定居点
后续解锁 墨西哥
领导者
(历史)
帕查库特克
领导者
(地理)
西蒙·玻利瓦尔
领导者
(历史)
哈莉特·塔布曼
奇观 马丘比丘
开局优势 山脉
沙漠
平原
海岸
山谷回荡着印加的锤子和铁锹声,大地将越发丰饶。



特性[回到顶部]


塔万廷苏尤意为“四方帝国”,是印加人统治的疆域。这个帝国横跨安第斯山脉,建造了四通八达的道路和驿站、层叠的梯田和富饶的银矿,宛如一个屹立云端的天空帝国。印加统治下的臣民文化多元,语言丰富多样,却未曾发展出文字或货币系统。然而,随着西班牙征服者的到来和天花的肆虐,这个辉煌的帝国迅速走向崩溃。


天燕座
可在山脉地形修建设施。山脉地形+2食物、+1生产力
建造马丘比丘时+30%生产力效用


瓦剌卡战士(Warak'aq)
印加特色远程单位。拥有+1移动力,忽略来自崎岖地形的移动力减益。在崎岖地形上发起攻击时+5战斗力
在世界许多地方,人们用弓箭取代了投石索,但在安第斯山区情况却不同。安第斯的瓦剌卡堪称杰作——这种用彩色羊毛编织的投石索能够以致命的力量将石头投掷到130米开外。此外,高地上石头的数量远多于制作弓箭所需的木材,这也使得瓦剌卡成为安第斯地区的理想武器。
印加战争既具有暴力性质,又富有象征意义。表演战斗是印加的一项传统,战士们组织起来为贵族观众重现印加历史上的著名战役。在这些演出中,来自帝国各地的不同族群会穿上各自民族的礼服,营造出一场展示帝国宏大辽阔与不可战胜的戏剧表演。

海螺信使(Chasqui)
印加特色探路者,拥有+1移动力。拥有更远视野,无视山脉和崎岖地形
庞大的印加路网是印加帝国的道路系统,蜿蜒分布于安第斯山脉,将这个高海拔帝国连为一体。在没有马匹或车轮的情况下,穿越这些道路和桥梁只能依靠步行或小跑。掌管印加路网的信使被称为海螺信使,他们从最年轻力壮的印加男子中挑选出来,通过沿路建造的驿站系统传递信息。当一名海螺信使到达一处驿站后,另一名接替信使会前来与其短暂接洽。新到的信使将信息交给接替者后便停下来休息,而接替者在记住信息后继续前行。通过这种方式,信息每天可以传递多达320公里。
海螺信使还维护着一套篝火系统,以备在紧急情况下使用。当遇到入侵或叛乱时,各个驿站会点燃篝火,通过烟雾信号传递警报,其他驿站的篝火会相继点燃,直到警报传达到首都。萨帕·印卡一看到篝火信号便会立即采取行动,召集军队,即使尚未了解威胁的确切性质,也已经做好准备。

梯田农场(Terrace Farm)
+6食物。印加特色改良设施。无时代限制。不会移除地块上的仓库加成。必须放置在与山脉相邻的崎岖地形上
印加帝国能够在山脉斜坡上雕刻出一片版图,这项成就可谓壮观。与依赖广袤河谷平原种植作物的低地帝国不同,印加人需要构建平坦且稳固的耕作台地。他们通过精密地拼合无需砂浆的石块,创建了适合铺设土壤的平台和挡土墙,并通常配备水道系统以确保灌溉的可靠性。依靠这些结构——以及岩石在白天积累热量、夜间释放热量的自然特性——印加人开始开垦数百万英亩原本荒凉的土地,将玉米栽培推广到远超其自然生长区域之外的地方。他们成功将一片山区荒野转变为能够养活数百万人的粮食(土豆)仓库。




市政树[回到顶部]



米塔制度
Mit'a

800
解锁 提拉库纳
解锁 梯田农场

[精通]
640
山脉地形+1幸福值
解锁 马丘比丘

艾柳
Ayllu

1200
拥有粮仓的定居点中的梯田农场+2食物

[精通]
960
如果与至少一座山脉相邻,农场和梯田农场+3食物

印加路网
Qhapaq Ñan

1200
崎岖地形不会耗尽任何印加单位的移动力
解锁 夸勒卡

[精通]
960
瓦剌卡战士获得“下毒”能力,对抗受伤单位时+5战斗力
解锁 奇普结绳



城市名称[回到顶部]


库斯科
Qusqu
基图
Kitu
阿亚库乔
Ayak’uchu
昌昌
Chan Chan
皮萨克
Pisac
宛卡班巴
Huancabamba
阿亚维里
Ayaviri
维特科斯
Vitcos
帕里亚
Paria
楚奎亚伯
Chuquiabo
帕恰卡马克
Pachakamaq
安达韦拉斯
Antawaylla
通贝斯
Tumbez
图米潘帕
Tumipampa
因卡佩尔卡
Inka Pirka
万卡韦利卡
Wankawilka
伊卡
Ica
帕拉蒙加
Paramonga
普卡坦浦
Pukatampu
奇奎托伊
Chiquitoy
车纳普卡拉
Chena Pukara
哈曼卡伊
Hamanqay
瓦努科
Wanuku
彭姆普
Pumpu
阿孔魁加堡
Pukara Aconquija
比尔卡斯瓦曼
Willka Waman
马丘比丘
Machu Pikchu
奥扬泰坦博
Ullantaytampu
绍萨
Sausa
卡哈马卡
Kashamarka
丘奎图
Chucuito



游戏内介绍[回到顶部]


人类在安第斯山脉的定居历史悠久,其中卡拉尔地区尤为引人注目。这里发现了约三十座主要城市遗址,包括巨大的金字塔和广场。卡拉尔的历史令人叹为观止,追溯至公元前3700年左右,其金字塔的建造时间几乎与埃及的胡夫金字塔同期,事实上,卡拉尔的金字塔甚至可能比胡夫金字塔还早约100年。安第斯山脉数千年来不断见证着大型国家的兴衰与宏伟建筑的崛起。

事实上,这些事件并未在正式的历史记录中被详细记载。在西班牙征服安第斯文明之前,安第斯的历史主要通过口头传统继续下去,这一传统由特定的个体负责记忆并传承过去的事件。在这样一个以口头传统为主的文化中,人们发展了卓越的叙述和歌唱能力。安第斯社会后来发明了一种名为“奇普”的记录方法,通过一系列的绳结来记录信息,尽管这种方法可能主要用于计数而非详细记述事件(对此学者们持有不同看法)。

安第斯社会在极具挑战性的自然条件下发展壮大。位于茂盛雨林和干燥沙漠之间的安第斯山脉,尽管环境恶劣,却也带来了其独特的优势。这种多样的地理环境使得当地人民能够接触到更为丰富的资源,同时,邻近的太平洋也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海洋食物来源。

印加帝国于公元十二世纪在库斯科崛起,其早期历史依然笼罩在神话的迷雾中。在帕查库特克(1438-1471年)的领导下,帝国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扩张与巩固运动,通过强制迁移来统治被征服的民族。这些被征服的人民被迫从事劳动或加入军队,成为支撑这座山地战争机器的重要力量。

“印加”这一术语专指这个社会的统治者,并非用于指代整个社群。他们使用克丘亚语,自称为“鲁纳”,意思是“人民”。他们的帝国名为塔瓦宁苏玉,“四方汇聚之国”,象征四大基本方向。起初,这个社会的中心在库斯科,印加人随后通过征服扩张版图,吞并了使用克丘亚语及非克丘亚语的邻国,最终建立了一个横跨现代哥伦比亚边界、直至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智利及阿根廷西部的庞大帝国。令人钦佩的是,他们完成此等壮举,仅依赖于精心维护的山区道路和驮运羊驼,既无书写文字,亦未使用轮式载具。

克丘亚宗教涵盖了对众神、圣地、山峰等的敬仰,这一传统至今依旧持续。然而,将这些简单归类为“圣物”并不能完全捕捉它们的深层意义。山峰之类的事物被认为是拥有活泼个性的存在,它们与周遭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太阳同样印刻其痕迹;印加的领袖被尊称为“太阳之子”,赋予了印加社会构建的天然正当性。

印加的产业涵盖了先进的纺织技术,他们切割石头的技艺极其精准,无需灰浆便能使大型石块结构紧密相连。与早期安第斯社会聚焦于海洋产物不同,印加人在阶梯式农田和水渠中大面积种植土豆、豆类、番茄等农作物。在战争中,印加利用黄铜或青铜武器及硬木矛,他们还精于利用地形优势,将巨石滚向敌人。

印加帝国富含金银矿藏,然而,这些宝藏最终成为了他们命运的转折点,因为正是这些贵金属吸引了欧洲人的贪婪目光。波托西山脉蕴藏着丰富的矿石资源,使得印加人得以创造出令人赞叹的艺术品,用以装点寺庙和王室。对印加人而言,黄金被视为太阳的泪珠,它象征着通过辛勤劳动才能获得的珍贵之物。

统治者萨帕·印卡被视为太阳的后代,对人民进行统治。印加仿照埃及做法,采用兄妹通婚制以维护王室血脉的纯正。王室成员的贵族身份在等级体系中尤为突出,而这套阶级体系也被复制到了整个帝国中。

在欧洲人抵达之前,毁灭性的灾难已经降临到了印加帝国,主要是由于天花和其他疾病的广泛传播。到了1532年,当皮萨罗带着军队到达时,印加帝国已经内部脆弱。起初,西班牙人尝试与印加人进行沟通,但未能成功。无奈之下,皮萨罗采取了更加极端的措施,绑架了印加的统治者萨帕·印卡,将他扣为人质,索要大量黄金作为赎金,并不断提高要价。不过,萨帕·印卡最终未能获得释放。

统治者之死触发了一段反抗时期,在此期间,西班牙人试图操纵一位傀儡国王来维持控制,但帝国依然陷入了广泛的混乱之中,各方势力纷争不断。皮萨罗的死对头,迭戈·德·阿尔马格罗,也对这片土地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导致了一场更为广泛的冲突——征服者之间的战争,以及原住民内部的斗争。这场战斗最终以西班牙人之间的权力划分告终:阿尔马格罗控制了智利,而皮萨罗则在秘鲁确立了自己的地位。这场冲突导致超过1000万原住民丧生,严重改变了秘鲁的地貌,连沿海地带都发生了变化,原本堆积的贝壳不复存在,海岸线暴露了出来。




杂项[回到顶部]


  • 印加文明标记是阶梯十字架(Chakana),字面上的意思是桥梁,古代印加帝国的象征图案
官方的印加演示图 印加艺术设定



主题曲[回到顶部]



原曲不明
 

回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