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Persian)
文明信息
侧重点 经济、军事
后续解锁 阿拔斯
保加利亚
蒙古
莫卧儿
领导者
(历史)
伊本·白图泰
薛西斯
领导者
(地理)
拿破仑
奇观 万国之门
开局优势 沙漠
平原
他们来自世界各个角落,汇聚力量,同舟共济,团结在同一面旗帜下。波斯的威严与荣耀表露无遗。



特性[回到顶部]


“帝国(Xshaca)”,即大众熟知的波斯帝国,在其全盛时期堪称世界中心。它的统治范围涵盖了大部分美索不达米亚、埃及和安纳托利亚地区。这个强大而集权的国家拥有高效的通信与交通网络,以及一支训练有素的职业化军队。波斯帝国一度汇聚来自世界各地的奢侈品,然而这个庞大的帝国也最终在亚历山大大帝的铁蹄下倾覆。


哈马拉纳理事会
步兵单位进攻时+3战斗力
建造万国之门时+30%生产力效用


长生军(Immortal)
波斯特色步兵单位。击杀一个敌方单位后恢复15生命值
波斯长生军是阿契美尼德帝国军队中的一支传奇部队。然而,“长生军”这一称呼的准确性尚存疑问。我们之所以知道这个名字,是因为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记载。但由于他的资料来源有限,而且他往往更偏爱讲故事而非严谨的事实,关于这一称呼的真实性仍有待考证。
根据希罗多德的记载,“长生军”并非指士兵可以长生不老,而是指军队永远存在。一旦有士兵无法再战斗,会立即由其他人顶上,因此军队始终保持满员状态。关于长生军的具体组成众说纷纭,有说法称军队里有穿皮革的标枪投掷兵和重装骑兵。士兵使用的武器可能因时间、地点和战斗类型而有所不同。无论长生军真正的名称是什么,他们都是一支横扫南亚、北非、中东和欧洲的精锐军队。

万夫长(Hazarapatis)
波斯特色军队指挥官。初始拥有“先手”晋升
当居鲁士大帝建立阿契美尼德帝国时,他的军队并非职业军队,而是通过古代征兵制度组建的临时部队。这种征兵制度称为“卡拉”,要求平民在战争期间响应统治者的征召入伍作战,而在和平时期则返回家园。为了巩固权力并稳定帝国,居鲁士建立了一支常备军——斯帕达,成为帝国军事力量的核心。军队管理按照严格的士兵和将军层级体系进行,其顶端是仅次于万王之王的“万夫长”。
万夫长肩负着双重职责。首先,他作为常备军的将军,可能直接指挥骑兵。其次,他领导皇家护卫队,掌控晋见国王的通道。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职责由一个人来管理极具挑战性,因此学者们认为帝国可能存在两名万夫长,分别负责各自的职务。

波斯庭院(Pairidaeza)
+1文化值和金币。波斯特色改良设施。无时代限制。不会移除地块上的仓库加成。无法放置在另一个波斯庭院旁
天堂是如何构成的?在伊朗干旱的高原上,围绕凉爽溪水与树荫的园林无疑是逃避酷热的完美避难所。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君主们常在宫殿中造园,创造超凡脱俗的景致,有时甚至复植他们所征服地区的植物。这种习惯传入波斯,波斯庭院(即天堂)便成了奢华的象征。这些园林不仅仅展示了园艺之美。在波斯庭院中,不只种植异国奇花,还通过水利工程技术将水引入人工溪流、喷泉、瀑布和渠道,这些设计超越了传统农业灌溉的功能,意在重现一个伊甸园(或在拜火教中的天堂)。




市政树[回到顶部]



斯帕达
Spada

150
单位维护费用-1
解锁 卡拉

行省总督
Satrapies

250
解锁 皇家骑马信使
解锁 波斯庭院
解锁 万国之门

[精通]
200
+1定居点上限
波斯庭院从相邻城区获得+1幸福值

阿契美尼德王朝
Achaemenid Empire

400
每占领一个不同文明的定居点,+5金币

[精通]
320
+1定居点上限
解锁 撒罕沙阿



城市名称[回到顶部]


帕尔萨
Pārsa
哈兰
Harrân
戈尔迪乌姆
Gordion
伊斯法罕
Spahān
设拉子
Širājiš
赫卡通皮洛斯
Qumis
达斯库里乌姆
Dascylium
开塞利
Mazaca
安善
Anshan
玛格什
Marguš
伊什塔克尔
Istakhr
帕特拉伽达
Pāthra-gadā
博拉兹詹
Borāzjān
普拉
Pūrā
马泰齐什
Matezzish
阿尔萨达
Arsada
卡尔马纳
Karmana
马拉坎达
Marakanda
甘萨克
Ganzak
赫拉特
Haraiva
阿拉法
Arrapha
古扎纳
Guzana
埃克巴坦那
Hagmatana
凯尔
Kheir
苏萨
Çūšā
斯巴达
Sparda
塔尔苏斯
Tarsus
巴克特里亚
Bactria
拉加
Ragā
图什帕
Tushpa



游戏内介绍[回到顶部]


在希腊作家的笔下,波斯常被塑造成一个穷奢极侈又极端专制的帝国,其无处不在的神王掌握着巨大的财富和资源,并对西方的边疆地带发动侵略。在他们的描述中,波斯的坚定个人主义与其腐败的专制体制之间的激烈冲突显得格外突出。然而,这样的描述并不完全贴近历史真相。

“波斯”这一名称源于希腊语,用以指代如今常称作伊朗的地域。这一地区在整个旧世界古代历史中占据着核心位置,与希腊、印度、中国乃至北欧都有着紧密连接。从美索不达米亚扩散的苏美尔人曾与伊朗在地区上存在重叠,而远在大约6000年前,埃兰文明就已在这片土地上崛起。然而,对伊朗明确历史的叙述始于一个重大转折点:美索不达米亚强权亚述的崩溃。米底人——那些自公元前1000年起就在埃兰人身边生活的波斯牧民,最终结束了亚述巴尼拔对该地区的统治。

关于米底帝国的辽阔疆域和庞大规模,至今仍有诸多争议——虽然希腊记载中描述了一个组织严密的国家,但这种描述在其他文献中并未得到验证。公元前553年,居鲁士(后称居鲁士大帝)起兵反抗米底统治。在取得胜利后,他不仅大幅扩展了波斯帝国的版图,还先后击败了富豪国王克罗伊斯为首的吕底亚和巴比伦。在对巴比伦的征服中,居鲁士赢得了希伯来人的敬仰,他不仅解放了犹太人,结束了其被奴役的状态,还协助重建了耶路撒冷,这一举动也让他的名字永载史册。

居鲁士建立了以他家族名字命名的阿契美尼德王朝。在很多人心中,这个王朝成为了波斯的代名词。他的后继者们将帝国的疆域扩展至埃及和利比亚,越过黑海进入现今乌克兰和马其顿的部分地区。正是在此过程中,他们遭遇了一场决定自身命运的冲突。

在那个时代,现代土耳其地区的小亚细亚大多数地域由希腊城邦构成,其中一部分处于波斯控制之下。这些希腊城邦自身力量不足以直接挑战波斯,因此独立的雅典城邦便资助这些爱琴海地区城邦进行反叛。波斯最终重夺了这些地区的控制权,但大流士(522-486)和薛西斯(486-465)等后期阿契美尼德王朝君主对这次羞辱铭记在心。薛西斯带领一支庞大军队入侵希腊,轻松占领了北部大多数地区,但在温泉关的战斗中却陷入了尴尬的僵局,一支仅有数千名希腊士兵的军队成功延缓了波斯军队的进攻,而后者的兵力是前者五十倍之多。有极端说法称,7000名希腊士兵抵抗了三百万波斯士兵的进攻,但这些数字很可能被极度夸大了。更令波斯难堪的是,希腊人随后在萨拉米斯海战中彻底击溃了波斯海军。

在本土,波斯帝国的扩张不仅体现在版图的拓展,还包括了制度和基础设施的完善,比如推行统一的货币制度并建立有序的行省系统——后者与之后的总督制度颇有几分相似,指派的官员负责管理帝国内部拥有高度自主权的一块区域。这些行省中,有些规模较小,而有些则因资源丰富而闻名遐迩,位于埃及和印度(现今巴基斯坦的一部分)的行省尤其如此。为了展示其权力核心的财富和实力,波斯人修建了波斯波利斯这座充满奇迹的城市,其宫殿和庙宇如此辉煌,以至于历史学家仍无法确定是否其的确被用作普通城市。

阿契美尼德人最初使用埃兰语,随后阿拉姆语和古波斯语的普及度日益增加,最终取代前者。波斯多数君主均信仰拜火教,此教主张一神论,对之后信仰产生了深远影响。它突出表达善与恶之间的永恒斗争、由战斗天使和恶魔构建的世界观,以及在这两者之间进行选择的自由意志。尽管在居鲁士的统治下,拜火教祭司“贤士”曾一度遭到打压,但大流士和薛西斯均对这一信仰持开放态度,并公开接纳了它。

讽刺的是,公元前330年,阿契美尼德帝国最终败于另一位“大帝”亚历山大所领导的希腊军队。在亚历山大逝世后,其将军建立的塞琉古帝国在波斯地区建立了一个希腊王国,直到帕提亚人再次确立了伊朗的霸主地位。伊朗至今仍然存在,而波斯文化的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了伊朗国界;它对阿拔斯、莫卧儿等王朝乃至该地区的大部分其他国家都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杂项[回到顶部]


  • 波斯文明标记是波斯狮鹰西牟鸟(Simurgh)
官方的波斯演示图 波斯艺术设定



主题曲[回到顶部]



波斯主题曲的原曲是四行诗(چهارپاره,Chahar pareh),原本指代的是一种波斯诗歌的格式,这里专门指一首体裁为马胡尔(ماهور,Mahur)的歌曲,马胡尔是波斯传统音乐七大达斯塔加(دستگاه,Dastgāh,即规范化的音乐旋律系统结构)的一种。四行诗马胡尔是马胡尔里面最有名的一首,也是波斯古典音乐的代表曲目之一
2分钟开始的间奏为旋律、旋律(نوائی نوائی,Navaie Navaie),呼罗珊民歌,同样也是一首马胡尔曲风的乐曲
 

回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