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Confucius)
领袖信息
侧重点 扩张、科技
解锁文明 明朝
清朝
地理选择 汉朝
明朝
蒙古
清朝
起始优势 草原

特性[回到顶部]


孔子(又称孔夫子)在周朝末期声名鹊起,在短暂的从政生涯后专注于著书立学。在当时君主争权夺利、沉溺恶习的政治氛围中,孔子独树一帜,倡导秩序、和谐与传统的伦理观。他的著作强调勤勉工作和安分守己的重要性,这一理念适用于各个阶层,无论君主还是臣民,父母还是子女。儒家思想在此后的数个世纪里深刻影响了东亚社会。

科举
城市+25%发展率
专家提供+2科技值

关系
喜欢拥有专家最多的文明,讨厌拥有专家最少的文明



局外成长[回到顶部]


等级 名称 能力
2 笔与牍 言语中的智慧。
城市中每有一个专家,城市便+5%发展率(最多+25%)。
3 扩张属性节点 将城镇转变为城市时+50%金币效用。
4 探索时代扩张传承卡 扮演孔子,获得一张新的探索时代传承卡:
+15%食物、-10%金币
4 探索时代科技传承卡 扮演孔子,获得一张新的探索时代传承卡:
+15%科技值、-10%文化值
5 祭坛陈设 保留仪式。
专家提供+1文化值和金币。
6 孔子徽章1 可自定义徽章。
6 孔子背景 可自定义背景。
7 科技属性节点 标准金币、生产力和科技值建筑+1相邻加成。
8 近世时代扩张传承卡 扮演孔子,获得一张新的近世时代传承卡:
+15%食物、-10%金币
8 近世时代科技传承卡 扮演孔子,获得一张新的近世时代传承卡:
+15%科技值、-10%文化值
9 《论语》 圣贤语录。
每拥有一名专家,便+1科技值。
10 孔子徽章2 可自定义徽章。
10 至圣先师 可自定义头衔。



台词[回到顶部]


情景 台词语音 台词翻译
引言 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
会面 今子问智于余,斯为智矣! 你能向我请教何为智慧,这就是智慧了!
被攻击 违天之意,后必有殃! 违背上天的意志,灾祸很快就会到来了!
宣战 人当知战,今则战矣! 人要知道如何战斗,而现在就是战斗的时刻!
接受 是矣,是为智矣。 是的,这是智慧。
拒绝 此非智也,再思可也。 这并不明智,请重新考虑。
失败 大哉乎死也!君子息焉!小人休焉! 死亡何等宏大!君子可以从容面对!而小人只会乞求豁免!



游戏内介绍[回到顶部]


孔子,即孔夫子,又称“至圣先师”。作为中国早期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孔子既是教育家,也是哲学家、思想家。他活跃于公元前500年左右,处在略早于汉朝的春秋时期。在当时,中华文明都还尚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他的著作强调行为的理性与仁慈,强调对职责的奉献以及对传统的尊重。孔子坚信:若人人皆能努力提升自我修养,对他人(尤其是家人)怀抱善意与忠诚,便可对贪婪成性、权欲熏心的统治者形成有效制衡。

孔子生逢乱世,身处昏君当道之时。商朝覆灭后,一个全新的政权崛起了。周朝(公元前1046-前256年)是个结构松散的王朝,土地被分封给诸侯治理,天子则仅统辖中央的周土王畿。这种制度让周朝存续了很久,同时也存在隐患——就好比在学校里有个很受欢迎的人,身边围着一群牛高马大的家伙。在他如日中天时,他们是他最好的朋友与保护者;在他威望下降的时候,他们又想要取而代之,并且为此大打出手。而令人玩味的是,分裂与纷争的政治局面往往成为孕育文人墨客的沃土——马基雅维利的经历便是明证。孔子居住在春秋末期的鲁国,位于中国的东部边缘。他见证了周围政治世界的崩溃,所以一生都在倡导合理秩序和善政善治。儒家思想呼吁具有魅力或力量的统治者克制自己的权力,为了共同利益而开展合作。

孔子出身鲁国中上阶层,虽非显贵,却也非寒门。他在地方行政系统中从微末做起,逐步攀升。在这漫长的仕途生涯中,他目睹了时代的顽疾,遂萌生了通过中央集权来平息乱局的念头。以孔子出任大司寇时的事迹为例,他力主拆除“三桓”家臣所据的私邑,哪怕这些城墙对于抵御敌国入侵起着积极作用。在孔子看来,城墙的拆除意味着对“三桓”势力的削弱。如此,鲁国国君便可集中权力,更有效地守卫国土。

然而,统治者往往辜负贤者期望。孔子的忠言良策屡屡受挫——他劝诫君主节制,君主却被对手的阿谀奉承和奢华礼物迷惑;他告诫君主自律,君主却放纵沉溺,陷入个人恶习的泥淖。终于,政敌施展诡计,致使孔子流落他乡一段岁月。重返故土后,孔子不再出仕,他安顿下来,将大部分光阴投注于著书立说。

孔子的著述涵盖了儒家哲学的精髓,其中最为核心的是《五经》。这部浩瀚典籍的内容囊括了诗歌创作、政治演说、历史记载、礼仪分类,以及仪式与术数。其中,涉及术数的部分包含了至今仍广受推崇的《易经》。然而,孔子学说的精华却在其弟子编撰的文集中得到了最为精炼的呈现,其中尤以《论语》最负盛名,被列为“四书”之一。“四书”还包括《大学》、《中庸》(这两部作品堪称面向所有阶层道德指南,甚至包括统治者在内),以及记录了孟子与其弟子一系列对话内容的《孟子》。

“知其所止,止于至善”是儒家哲学思想的精粹之一,与“尊重传统”和“与人为善”并驾齐驱。儒家思想巧妙地游走于哲学、宗教和道德主义之间,将其精髓融会贯通。其核心理念植根于人文主义,强调天意寓于人际交往、善政善治和伦理道德之中。忠于家庭和朋友、恪尽职守以及维护和谐,被视为人类的自然天性和崇高追求。

儒家思想初期与法家学说产生激烈碰撞。法家主张以自上而下的行为规范约束人性,认定人性本恶。随时间推移,儒家规范与法家规范逐渐交融。奉行儒家思想的社会包括中国、日本、韩国、越南以及深受中华文化浸润的国家(如新加坡)。儒家思想的核心原则为:仁、义、礼、智、信(涵盖对家庭和上级的忠诚)。尽管儒家思想强调臣民服从统治者,但统治者亦须遵循“天意”。若君主未能达到天之标准,将失去民心。




杂项[回到顶部]


孔子立绘图
 

回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