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Egyptian) | |
![]() |
|
文明信息 | |
侧重点 | 文化、经济 |
后续解锁 |
![]() ![]() |
领导者 (历史) |
![]() ![]() |
领导者 (地理) |
![]() ![]() |
领导者 (战略) |
![]() ![]() |
奇观 |
![]() |
开局优势 |
可通航河流 沙漠 |
洪水再次泛滥,为土地的新生做好准备。埃及创造的奇观将令全世界瞩目。
特性[回到顶部]
尼罗河泛滥平原的肥沃地带被称为“黑土地(Kemet)”,是古埃及的核心。这条大河及其带来的淤泥,滋养了生命,维系了超过五千年的文明,书写了不同阶段的贸易和征服史。那一座座为不朽而树立起的丰碑堪称奇迹,埃及的财富闻名遐迩,令人垂涎。公元前525年,埃及沦陷于波斯之手,但尼罗河依然奔流不息。
欧西里斯的赠礼
可航行河流+1

建造金字塔时+30%


埃及特色步兵单位。无维护费用。在友方领土中+3战斗力,驻扎在你拥有的定居点中时此加成加倍
麦迪亚是努比亚(今苏丹)的一个地区,位于埃及边境。埃及人称该地的居民为麦迪亚人,他们以精湛的弓箭技术闻名。由于麦迪亚人不受埃及控制,他们的存在对法老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这些游牧民族来自红海沿岸,可能讲的是与索马里语或奥罗莫语相关的语言。大约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埃及开始将麦迪亚战士纳入帝国,南部的库施人也采取了类似做法。随着时间的推移,“麦迪亚”一词的含义从指代特定地区逐渐演变为指代特定部队,尤其是那些负责执行警卫任务的部队,即使这些警卫队成员在种族、文化和地域上已经是埃及人。到公元前500年左右,麦迪亚人逐渐从历史记录中消失了。

使用次数为1的伟人。只能在拥有墓园的城市中生产,随机获得特定的维齐尔。每位维齐尔只能获得一次。每获得一位维齐尔后,生产费用将有所增加
- 乌瑟拉门:在奇观上激活,为此定居点中当前所有奇观+2
文化值
- 拉摩斯:在奇观上激活,为此定居点中当前所有奇观+2
金币
- 普塔霍特普:在拥有巨作槽位的建筑或奇观上激活,获得一件名为“普塔霍特普箴言”的抄本,其提供+3
科技值
- 帕赛尔:在建造中的奇观上激活,增加150
生产力(标准速度下)
- 内贝特:在墓园上激活,立即开始一次庆典
- 卡伊:生产2名+3战斗力的麦迪亚战士
- 伊姆霍特普:在建造中的奇观上激活,增加250
生产力(标准速度下)
- 赫谬努:在建造中的奇观上激活,增加200
生产力(标准速度下)
- 阿佩雷尔:生产2名拥有+3战斗力的骑兵单位
- 雅赫摩斯:在宫殿上激活,为建筑+3
文化值

+3


马斯塔巴(mastaba)是古埃及漫长历史中出现的一种常见陵墓形式。这是一种长方形、四周倾斜、屋顶平坦的建筑。其内部建有一个小圣堂,供祭司和家庭成员放置纪念死者的祭品。小圣堂有一道假门,是死者穿越生死屏障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
马斯塔巴下方则是墓室。通往墓室的梯井被碎石填满,以防盗墓者进入。第二个地下墓室有时会存放额外物品,供死者在死后世界使用。在古王国和中王国时期,马斯塔巴由个人修建,直到后来逐渐被其他丧葬方式所取代。这些“永生之屋”一直保存至今,成为了埃及墓葬群的标志之一。

+4


为不可避免的死亡做好准备是古埃及统治者的重要职责之一。除了陵墓,他们还会建造祭葬殿,以确保自己的灵魂在来世得到妥善照顾。祭葬殿建有供奉神灵的神龛;带有假门的小圣堂,可以让死者通过此门进入生者的世界;其中还有摆放访客祭品的桌子;以及存放逝者供品的储藏室。祭葬殿由祭司主理,他们会进行日常祭祀仪式,以维持世人对统治者的永恒崇拜。
在古王国、中王国和新王国早期,神庙通常与王室的金字塔或墓室相连。其中最著名的是哈特谢普苏特神庙,这是一座专门纪念她成就的建筑,其高大宏伟使得旁边的曼图霍特普二世神庙也黯然失色。尽管后来石室坟墓兴起,祭葬殿无法再与墓穴相连,但它们仍被建在陵墓的不远处,继续延续传承了数个世纪的传统,承载对故者的敬意。

埃及特色城区。建造方法是将马斯塔巴和祭葬殿放置在同一个区块中。此城市中建成任意奇观时,获得100

古埃及人认为死亡才能实现真正的不朽,但为了在来世得到最佳结果,需要进行大量准备。“墓园(necropolis)”的字面意思为“死者之城”,是为支持和服务于隆重的丧葬活动而建,并为逝者身体和灵魂的最后旅程做好准备。埃及人认为,人死后灵魂会离开身体,因此需要保存好遗体,直到灵魂返回肉体获得重生。古埃及人则通过制作木乃伊来完成这一过程。在制作期间,器官会被移除,尸体被干燥化处理,并用亚麻布包裹,然后埋葬在石棺中。和死者被一同埋葬的还有指引他们去往来世的咒语,以及食物、工具、财宝和旅途所需的其他物品。
通往“冥界(Duat)”的诸多道路充满危险,而死者走上哪条道路将由他们在世时的状态决定。灵魂成功到达冥界后需接受审判,它们的心脏将与玛亚特的羽毛一起被放上天秤,判断其是否足够纯净以进入天堂芦苇原(Sekhet-A’Aru)。通过考验的人将获得新生命,而未能通过者将被阿米特女神吞噬,永世不得重生。
市政树[回到顶部]
城市名称[回到顶部]
瓦塞特 Waset |
盖布图 Gebtu |
提尼斯 Tjenu |
培尔-亚图姆 Per-Atum |
阿布祖 Abdju |
扎乌 Zau |
伊普 Ipu |
基托 Khito |
斯温尼特 Swenett |
培尔-哈索尔 Per-Hathor |
阿布 Abu |
孟菲斯 Men-nefer |
阿瓦里斯 Hut-waret |
杰尔蒂 Djerty |
培尔-芭丝特 Per-Bast |
努布特 Nubt |
赫拉克利翁 Thonis |
培尔-瓦吉特 Per-Wadjet |
德赫内特 Dehenet |
培尔-阿蒙 Per-Amun |
塔塞尼特 Ta-senet |
赫拉克来俄波利斯 Henen-Nesut |
阿肯那顿 Akhetaten |
培尔-拉美西斯 Per-Ramesses |
杰迪特 Djedet |
杰内特 Djanet |
贝赫德特 Behdet |
内赫布 Nekheb |
赫尔莫波利斯 Khemenu |
希拉孔波利斯 Nekhen |
游戏内介绍[回到顶部]
谈及早期文明时,埃及总是避不开的话题。埃及历史的时间跨度令人叹为观止。举例而言,当罗马帝国兴盛时,吉萨大金字塔已有2600年的历史——这表明克利欧佩特拉和凯撒离我们的时代比与金字塔建造时间更为接近。即使在金字塔建成两千年后,埃及王国依旧兴旺,神祇荷鲁斯和阿蒙-拉的盛名依然流传。而在两千年后的未来,人们能否对现今文明做出同样的评价呢?
埃及的古代居民称其为Kemet,意为“黑土地”,而其现代名称“Egypt”源自希腊语“Aegyptos”。这个王国与黑土地的紧密联系源自尼罗河对埃及的滋养作用。每年尼罗河定期泛滥,河水升高并携带丰富且湿润的泥沙流入贫瘠的撒哈拉。黑色的冲积土与红色的贫瘠土地之间的鲜明对比,反映了埃及人对自己土地的理解:黑土代表着肥沃,而红土则象征着荒芜。这种对尼罗河的依赖也体现在埃及的神话之中:太阳神拉赐予尼罗河之神哈匹的恩惠,使得守护神荷鲁斯得以统治这片土地。生、死、再生的循环在这片不断变迁的土地上永恒延续。
埃及人的民族起源长期以来一直是政治争议的焦点。殖民者曾声称埃及人并不是该地区的原住民,这一论断被视为他们试图控制土地的策略之一。然而,基因分析揭示了埃及人实际上源于埃及本土,显示古埃及人与中东及地中海沿岸的人群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探讨埃及的历史,我们必须回望远至七千年前的不同时代。在那段时期中,埃及经历了重大变迁。撒哈拉地区的岩画展示了一个与今日迥异的气候环境——那时部分沙漠更接近稀树草原地貌,植被更为繁茂。新石器时代的埃及人是农业和贸易的专家,他们从埃塞俄比亚获取小型黑曜石刀片,用于制作最初的镰刀,并充分利用了埃及丰饶的土地。随着撒哈拉逐渐干旱化,新石器时代的居民开始在河谷的肥沃土地上建立社区,主要进行粮食生产。人们还发明了青铜冶炼工艺(通过将铜与锡或砷结合),用于制造各种工具,而直到罗马时代,冶铁技术才被引入。
宗教在埃及十分兴盛。这股狂热来自土地与河流(体现为尼罗河之神哈匹)、法老的统治(体现为荷鲁斯)、太阳之光(体现为阿蒙-拉),对死者的审判(利用阿努比斯的天平),以及法老的复活(体现为重生之神奥西里斯)。与所有跨越数千年的宗教体系一样,差异也会随之浮现:直到中王国时期奥西里斯才成为主神。后来的不同法老崇拜着不同的神祇,甚至还实行过一神论(如埃赫那吞法老试图推行崇拜太阳神阿吞的一神教)。
埃及的书面历史可追溯至大约5000年前的美尼斯,其名寓意为“坚持者”。根据神话记载,美尼斯是直接从鹰头神荷鲁斯手中接过了王权。但那时候的埃及还未发展成我们所熟知、以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为标志的古王国——这一时代的到来还需再等半世纪,直至左塞尔的时期,他被认为是古王国的建立者。左塞尔(实际执行者可能是大臣伊姆霍特普)开始了将石制马斯塔巴式墓穴层层堆叠的做法,奠定了建造金字塔的传统。这一传统在后续法老的统治下达到巅峰,其中以建造吉萨大金字塔的胡夫法老最为杰出。古王国在公元前2100年左右灭亡,原因可能涉及政治或环境,也可能两者兼有。而承接的是一个分权化时期。
在这些所谓的“中间时期”里,埃及看似走向了衰败,但这实际上只是王权的衰落。埃及人可能转而重视地方治理,利用王国的庞大资源来改善民众的生活条件,而非用于精英们重振雄风的野心之上。
最显著的文化断裂可能发生在希克索斯人入侵埃及时。这支来自近东的民族在中王国时期入侵埃及,并建立了他们的统治。在几代人的时间里,希克索斯人逐渐融入了埃及文化,使得外来者与本土居民之间的界限变得愈发模糊。到了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50年至1070年),埃及的实力达到了顶峰。虽然建造金字塔的时代已经过去,但拉美西斯大帝的宏伟神庙使这些古老的建筑黯然失色。底比斯和孟斐斯的庙宇雕像展示了当时埃及王国的辉煌与财富,这段繁荣时期一直持续到哈特谢普苏特女王的统治。
这标志着一个历史悠久且辉煌的王国最后的黄金年代。随后的岁月见证了亚述、波斯、希腊和罗马相继征服。然而,这片土地从未真正衰落,凭借其丰富的粮食生产,始终是这些帝国中最为富饶的区域之一。当罗马帝国占领埃及时,这里的富裕直接增强了罗马的财政,使得奥古斯都等人获得了在欧洲大陆无法比拟的财富。公元640年左右,正统哈里发的到来标志着古埃及历史的终结,尽管在此之前的罗马、希腊及拜占庭统治已在几个世纪内对这片土地进行了深刻的文化塑造。时至今日,古埃及依然被视为古代世界最具标志性的帝国之一,其宏大的遗址昭示着古代人类的智慧与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