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西帝国(French Imperial)
文明信息
侧重点 外交、军事
解锁条件 扮演 罗马
扮演 诺曼
扮演 拉斐德
扮演 拿破仑
改良3个葡萄酒
领导者
(历史)
本杰明
拉斐德
拿破仑
领导者
(地理)
奥古斯都
查理曼
腓特烈大帝
伊莎贝拉
马基雅维利
领导者
(战略)
西蒙·玻利瓦尔
奇观 埃菲尔铁塔
开局优势 葡萄酒
法国俯瞰着尚不完整的世界,就像一块等待涂抹的空白画布。



特性[回到顶部]


从断头台的沉重阴影,到革命帽章上的艳丽彩带,再从拿破仑的炮火轰鸣,到被誉为“光明之城”的巴黎及其标志性的埃菲尔铁塔,法国以其多姿多彩的历史和文化跻身世界舞台。在大革命的余波中,国家在君主制和共和制之间不断摇摆。而第三共和国带来了片刻的宁静,繁荣的林荫大道、工业和沙龙不断涌现……这是风暴来临前的喘息之机。


自由、平等、博爱
你拥有近世时代所有标准政体的被动效果,并能从其任意庆典效果中进行选择
建造埃菲尔铁塔时+30%生产力效用


帝国卫队(Garde Impériale)
法兰西帝国特色步兵单位。能发起远程攻击。处于友方军队指挥官半径中时+2战斗力。生产费用更高
拿破仑的帝国卫队由他亲自指挥,是由精锐部队组成的军团。帝国卫队并不是一个特殊的军种,而是代表了法国军队中最优秀的步兵、骑兵和炮兵,包含龙骑兵、掷弹兵,甚至还有来自拿破仑阿拉伯属地的马穆鲁克人。帝国卫队的总人数在几千到十万人之间。其中的“老护卫”,又称“抱怨鬼”,是拿破仑最信任的心腹部队。然而,随着拿破仑帝国的覆灭,拿破仑被流放,帝国卫队也随之解散。

雅各宾派(Jacobin)
使用次数为1的伟人。只能在拥有大道的城市中生产,随机获得特定的雅各宾派。每位雅各宾派只能获得一次。每获得一位雅各宾派后,生产费用将有所增加
  • 保罗·巴拉斯:在宫殿上激活,使来自外交行动的所有支援效果提升10%
  • 雅克·尼古拉·俾约-瓦伦:在宫殿上激活,为区块中的所有陆地单位+3战斗力
  • 雅克·皮埃尔·布里索:在宫殿上激活,为所有单位+2战斗力
  • 埃塔·帕尔姆·达尔德斯:在宫殿或市政厅上激活,为建筑+10幸福值
  • 乔治·丹东:在宫殿上激活,立即触发一次庆典
  • 卡米耶·德穆兰:在任意城市的区块上激活,为此城的城区+1幸福值
  • 奥兰普·德古热:在宫殿上激活,为城区+1 科技值
  • 让-保尔·马拉:在宫殿上激活,为城区+1 文化值
  • 马克西米连·罗伯斯庇尔:在宫殿上激活,解锁一项特色传统:恐怖统治;城区+3文化值,但城市中的发展率-25%
  • 路易·安托万·德·圣茹斯特:在军事指挥官上激活,使其名称变为“恐怖大天使”。位于其指挥半径中的单位+4战斗力
雅各宾派是法国大革命期间最著名的政治团体。该团体成立于1789年,最初名为布列塔尼俱乐部,主要讨论布列塔尼提出的平民阶级的相关问题。讨论很快漫延至邻近的省份,俱乐部逐渐演变为“宪法之友协会”,昵称为雅各宾俱乐部。
俱乐部迁往巴黎后,随着法国政治局势愈发严峻,会员人数迅速增加。俱乐部最初的目标是捍卫法国人民的权利,但在效忠国王的问题上,俱乐部产生了内部分歧,导致了许多成员的离去。留下来的成员在马克西米连·罗伯斯庇尔的领导下变得越来越激进,他们很快在法国大革命及随后的恐怖统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虽然雅各宾俱乐部在罗伯斯庇尔倒台后于1794年正式关闭,但它所倡导的理念在当时欧洲各地的运动中得以延续,它所推动的法国大革命,也成为了西方政治哲学的一个转折点。

法式花园(Jardin à la Française)
+5文化值。从文化值建筑和奇观获得+1幸福值相邻加成。法兰西帝国特色文化值建筑。无时代限制
人们将启蒙运动定义为将理性和意志置于自然之上的概念。如果自然过程是理性的,那么自然美就可以受理性控制。这种思想在法国正式花园中得以体现(与之对应的是浪漫主义景观花园,其允许自然景观在浪漫主义风格的基础上自然生长)。在法国精英们居住的城堡周围,树篱经过精心修剪,呈现标准的几何形状,其间点缀着仿古罗马雕塑。花园中铺有宽阔的行道,贵族们可以沿着行道散步。加上水利和园艺设计,俨然一幅由人工创造而成的自然景观。在法国,最著名的是凡尔赛宫花园,其占地800公顷,按照罗盘的轴线布局。
尽管凡尔赛宫和大城堡的花园在大革命期间不受欢迎,但拿破仑三世再次复兴了这一理念,他选择将花园面向公众开放,而不只是保留给那些戴着假发的隐居贵族。法国美好年代的画作经常描绘资产阶级如同从前的贵族那样在花园中漫步的情景。

沙龙(Salon)
+5幸福值。从幸福值建筑和奇观获得+1文化值相邻加成。法兰西帝国特色幸福值建筑。无时代限制
公共领域是什么?在当代,它可能被视为一个由媒体渠道、偶遇交谈或一系列私下对话聚合成的宽松体系。然而,没有什么比法国大革命前后的沙龙更能凸显“公共”这一概念了。在沙龙里,人们集会探讨文学、音乐和艺术,更重要的是,他们讨论政治哲学和当下大事。这是一个关键观点被提出、质疑及详细阐述的场合——有时计划甚至在此变为了实践。诸如雅各宾俱乐部这样的组织便是从沙龙兴起,进而成为了大革命背后的火种,最终走向了历史的舞台。
沙龙不仅是女性公开推动社会变革的关键舞台,更是像《女权宣言》作者奥兰普·德古热等人物使用的辩论与讨论平台,讨论范围从普选权、废除奴隶制到让-雅克·卢梭等作家的作品。尽管沙龙成为了革命的孵化器,但也遭到了革命的冲击——由于德古热与温和派系存在牵连,她最终在断头台上丧生。

大道(Avenue)
法兰西帝国特色城区。建造方法是将法式花园和沙龙放置在同一个区块中。此城市中的城区+2幸福值
如今,巴黎因其丰富的建筑遗产而闻名世界——统一的建筑风格和宽阔的大街巧妙地连接着各个纪念碑,其中香榭丽舍大道是最著名的例子。然而,这些发展在历史上颇具争议,据说,这些建筑是由一位追求个人荣耀的建筑师乔治-欧仁·奥斯曼,依照对壮观景色有着强烈迷恋的独裁者:拿破仑三世的指令而建造。这两位人物都对壮观场景情有独钟,他们在十九世纪的法国留下了深远影响,不管结果如何,他们的贡献都已被历史铭记。
拿破仑三世对巴黎贫民窟的混乱感到不满,因此提出了对这座城市进行全面改造,以清除中世纪的历史遗迹,代之以一座崭新的现代化城市。奥斯曼男爵看到拿破仑三世愿意投入巨资,于是听从了这一号召。他将贫民窟改造成一条宽敞的大道,拆除了杂乱无章的老旧房屋,并建造了现代化的街区,这些街区如今已成为巴黎的标志性建筑。巴黎的古老风貌所剩无几,而曾经充斥着疾病和混乱的小巷和布局也随之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纵横交错的林荫大道,它们成为了整座城市的典型特征。
这些宽敞的大道成为了“美好年代”生活的核心舞台。在街道之间曲折的商场拱廊里——其中许多在奥斯曼改造期间被拆除——闲逛者们畅游其间。这些寻找新奇的城市漫步者对诸如查尔斯·波德莱尔、马塞尔·普鲁斯特这样的作家,以及历史学家、理论家沃尔特·本雅明产生了极大影响。而这些思想家们的思想,反之也启发着巴黎——这座光明之城的游客和居民。




市政树[回到顶部]



美好年代
Belle Époque

2000
解锁 帝政风格
解锁 沙龙

[精通]
1600
幸福值建筑和奇观+2文化值

凯旋之道
Voie Triomphale

2000
解锁 胜利战吼
解锁 法式花园

[精通]
1600
军事建筑和奇观+2幸福值
+1定居点上限

大军团
Grande Armée

3000
指挥官立即获得一次晋升。新指挥官初始拥有一次晋升

[精通]
2400
每有一个相邻的友方军事单位,+2战斗力
解锁 空心方阵

法国民法典
Code Civil des Français

4000
政体槽位中每有一项社会政策,便+2文化值
解锁 埃菲尔铁塔



城市名称[回到顶部]


巴黎
Paris
勒阿弗尔
Le Havre
阿雅克肖
Ajaccio
布雷斯特
Brest
鲁贝
Roubaix
兰斯
Reims
土伦
Toulon
亚眠
Amiens
南锡
Nancy
米卢斯
Mulhouse
尼姆
Nîmes
里昂
Lyon
里摩日
Limoges
雷恩
Rennes
昂热
Angers
蒙彼利埃
Montpellier
贝桑松
Besançon
尼斯
Nice
奥尔良
Orléans
图尔
Tours
梅茨
Metz
瑟堡
Cherbourg
马赛
Marseille
勒芒
Le Mans
凡尔赛
Versailles
图尔宽
Tourcoing
第戎
Dijon
敦刻尔克
Dunkerque
格勒诺布尔
Grenoble
克莱蒙费朗
Clermont-Ferrand
卡昂
Caen
特鲁瓦
Troyes
滨海布洛涅
Boulogne-sur-Mer
波尔多
Bordeaux
圣但尼
Saint-Denis
里尔
Lille
南特
Nantes
圣艾蒂安
Saint-Étienne
图卢兹
Toulouse
鲁昂
Rouen



游戏内介绍[回到顶部]


拿破仑在法国大革命之后迅速崛起,将法兰西帝国推向了世界舞台的中心,同时也成为大英帝国的主要竞争对手。虽然大革命终结了君主制,但自此之后,法国经历了多次政体更迭,尝试过多种不同形式的君主制和新式的共和制,直至两次世界大战使之一败涂地。在这一时期内,法国不仅是文化和艺术的中心,也是军事征服的象征。

在整个十八世纪的大多数时期内,法兰西王国成为了全球文化的焦点。众多欧洲宫廷,比如奥地利、德国、俄罗斯等,不仅使用法语作为交流语言,还力求模仿路易十四的宫廷风格和奢华。进入十八世纪中叶,法国已发展成为欧洲最为强大和有影响力的国家之一。在这一时期,法国采用的绝对君主制成为了欧洲工业时代主要的政治制度。

在绝对君主制的体制下,与之前的封建君主制有着明显的区别。在封建体系中,君主的权威并非绝对,而是将一部分权力分配给了侯爵、公爵等贵族。然而,在绝对君主制下,所有权力都集中于一人之手(这通常是基于功绩的体制)。正如路易十四所声明的:“朕即国家”,这标志着传统的权力制衡机制的终结。如果统治者表现出腐败或无能,这种权力集中的体制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而这个体制也根植于深刻的不平等之中。1789年法国大革命的爆发旨在颠覆这一体系。进入十八世纪,随着法国人口的急剧增长,相应地引发了必须解决的饥荒问题。民众见证了宫廷的奢华生活方式,同时也目睹美国成功建立了一种全新政府形式,这些因素迅速激发了人们对于推翻旧秩序的热切期望。随后,法国历经了君主立宪制、激进革命和反革命等一系列动荡。到了1799年,经过十年混乱,法国人民开始渴望稳定,拿破仑在雾月18日政变中崭露头角,被任命为首席执政官。从大革命时期的动荡(有时带有民主特征)中,法国逐步走向拿破仑统治下的法兰西帝国时期,这一时期倾向于原始的法西斯主义。这才是我们故事的真正开端。

法兰西帝国在其历史上见证了多种政治体制的更迭。在《文明》中,法兰西帝国特指拿破仑企图征服欧洲的时期,以及随后对君主制的恢复和共和制度的尝试。在这一历史阶段,法国成为了新政治理念的试验田:民主理念、军事独裁、个人崇拜(这为法国的法西斯主义潮流奠定了基础)、以及对绝对平等的追求(这后来为共产主义的兴起提供了土壤)。同时,法国还拥有庞大的殖民帝国,其殖民地遍及亚洲、非洲以及新大陆的部分地区。

当法国正处于重生之中,其他欧洲国家视其为对君主制的根本威胁,纷纷对其发起攻击——第一次、第二次以及第三次反法联盟战争从1792年一直延续到1806年。这些序列化的冲突最初目的是为了逆转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其后目标转变为遏制革命思想的扩散,最后则是限制法国的版图扩大。结果导致法国在内外交困中将冲突向外部转移。法国拥有强大且富有影响力的军队,以及威望颇高的拿破仑,并且迅速回归战场。尽管拿破仑在海战中遭遇挫败,但在陆战中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并席卷整个欧洲,随征服之旅沿途改写旧有秩序。直到将近十二年后,战事才得以终结。在这样一种持续战乱的背景下,法兰西第一帝国得以存在。

在拿破仑战败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漫长的十九世纪”期间,法国经历了深刻的变革。旧有的权力体系——天主教会和波旁王朝——未曾恢复其昔日地位,法国在君主制复辟、共和制和帝国之间反复摇摆。这个现代化的国家更加有能力应对经济震荡,随之而来的岁月相对和平且兴旺。然而这也引发了冲突:和平与繁荣促进了资产阶级财富的增长,反过来又对建立在贵族制度之上的旧秩序构成挑战。1830年的革命结束了衰微的波旁王朝,带来了更为自由、亲资产阶级的君主路易-菲利普一世的崛起。不同于以“法兰西国王”身份治国,路易-菲利普而是作为“法兰西人之王”,标志着他放弃了对土地的神赐权利,而是作为一个民族的领袖。

随后爆发了1848年的冲突,这是由三个社会阶层之间的分裂所引起:贵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贵族自然属于贵族阶层,但他们的权力遭受了严格限制——绝对君主制往往会削弱贵族的权力,将其集中于君主之手。贵族的权力植根于血统和对土地的固有统治权。资产阶级由企业主组成,他们的权力基于对财产和资本的所有权。而无产阶级则是那些除了自身劳动和技能之外一无所有的人群,他们必须将劳动力“出售”给资产阶级或为贵族领主做出贡献以获得报酬。

在这种体制下,什么样的工作条件可以被认为是公平的?无产阶级是否应得到保护,以反对资产阶级的剥削?过去,人们可以向君主求助以寻求公正。但在没有君主的情况下,公正应该如何追求呢?1848年,无产阶级与小资产阶级(即较低层次的中产阶级)联合起来,反对资产阶级和贵族的压迫。这种情况似乎预示着马克思主义的兴起,实际上马克思就是在这时通过研究法国的情况来发展他的理论。在法国,抗议活动最终导致了君主制的结束和新共和国的建立。同时,这种起义并非只有法国独有;整个欧洲都在进行着相似的思考和斗争。

法兰西共和国的历程一度被人民通过投票选举出的统治者打断——拿破仑三世,他至少在称号上是皇帝。尽管拿破仑三世的独裁被看作是政治倒退,且他的外交政策不利于国家的利益,他的时代却促成了一些重要的政治思考,其中最著名的是马克思对拿破仑崛起的批判性反思。马克思指出,拿破仑三世通过操纵帝国的象征来迷惑民众。他的分析被视为对现代法西斯主义的早期研究和批评。

但这种结论可能稍显不公。拿破仑三世被几大利益集团所左右。当时,随着意大利统一的进行,法国的天主教徒对新兴的世俗化意大利王国深感忧虑。他们希望将法国塑造为天主教的新避难所,而拿破仑虽然对这一需求作出了妥协,但他依然保留了宗教自由。双方日益加剧的不满引发了错误决策,特别是当王室成员暗杀了一位反对派记者后,公众对君主制的不满急剧升温。1870年,法国在与普鲁士的战争中败北,这股不满最终导致了旧体制的崩溃,随之诞生了一个新的共和国。

法国曾经拥有两个主要的海外殖民地,一个在拿破仑三世的统治期间几乎消失了,而另一个则在阿尔及利亚、西非以及印度支那地区实现了扩张。法国对其殖民地的管理策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其高度的军国主义导致了大规模的流血冲突;另一方面,与英国相比,法国更加倾向于采取同化的政策,这使得法国文化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向殖民地广泛传播。

十九世纪末期的法国是和平与艺术繁荣的黄金时代。国家飞速地完成了工业化,使得法国以拥抱社会革新的开明与包容拥抱了技术创新。这是一个属于画家、诗人、灯火通明街道与铁路的时代。在此期间,巴黎被誉为“光明之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一直持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随后在维希成立了法西斯傀儡政权。




杂项[回到顶部]


  • 法兰西帝国文明标记是百合花饰(leur-de-lis),以鸢尾花为原型的法兰西皇家纹章
官方的法兰西帝国演示图 法兰西帝国艺术设定



主题曲[回到顶部]



法兰西帝国主题曲最开始的短暂旋律就是著名的法国国歌马赛曲(La Marseillaise),主干部分主要由奥克语歌曲牧牛人(Lo boièr)构成
 

回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