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Roman) | |
![]() |
|
文明信息 | |
侧重点 | 文化、军事 |
后续解锁 |
![]() ![]() ![]() ![]() ![]() ![]() |
领导者 (历史) |
![]() |
领导者 (地理) |
![]() ![]() ![]() ![]() ![]() ![]() |
领导者 (战略) |
![]() ![]() ![]() |
奇观 |
![]() |
开局优势 |
草原 |
一面新旗帜缓缓展开,上面绘有凯旋的桂冠。罗马正在寻找它的勇士。
特性[回到顶部]
当人们回想古典世界时,罗马往往是首先浮现的名字。罗马从一个不起眼的小城邦起步,吸收了其征服地区的财富与文化精华,最终发展成横跨三大洲的帝国。在共和国时期,灵活的治国方略和精英制度引发激烈竞争,推动了帝国军事和官僚机构的职业化。然而,微小的裂痕终究演变为难以弥合的鸿沟,衰败的经济和频繁的外族入侵最终导致罗马帝国的崩溃。
十二表法
首都中的区块和城镇中的市中心+1

建造斗兽场时+30%


罗马特色步兵单位。政体中每有一项传统,便+2战斗力
罗马军团最初是为特定战争而组建的临时部队,直到公元前107年马略改革后才成为常设部队。军团由多个兵种组成,如骑兵和步兵,人数通常为几千人。较贫穷的长枪兵被部署在前线,而装备较精良的装甲士兵则部署在后方。士兵们按四列阵型编队,这种改进型方阵在队伍中留有空隙,使其能够更灵活地机动,并形成致命的陷阱,将过于冒进的敌人引入其中。这些分队通常由大约两百人组成,由两名百夫长指挥。顾名思义,每名百夫长领导一百名士兵。
罗马军团最初由贵族组成,因为他们有能力自备武器装备。但随着罗马帝国的壮大,贵族士兵逐渐被职业化(并且政治化)的士兵取代。这一变革对帝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罗马特色军队指挥官。每拥有3个等级,获得1次创建一个新定居点的能力
与大多数帝国一样,罗马对偏远省份的控制从未松懈。核心省份由选举产生的总督管理,而更遥远的省份,如不列颠尼亚、叙利亚、卢西塔尼亚等,则由皇帝直接控制。总督通常由地位较高的元老担任,他们负责该地区的行政和军事事务,但不包括税收管理。
这样的制度巩固了皇帝的个人权力。奥古斯都设计这一系统的目的,是为了削弱罗马最强大行省——埃及的钦差司令官的职权。

+3


在罗马神话体系的诸神之中,最重要的神祇便是朱庇特,他也被称为众神之王。作为天空之神,人们将他与雷电和雄鹰联系在一起,对他的崇拜也贯穿了整个国家的历史,直到公元四世纪基督教崛起。人们以他的名字起誓,向他献祭,凯旋的士兵还会将战利品放到他的雕像前。
朱庇特的神庙是宗教崇拜的主要场所。神庙位于罗马世界各城镇的中央位置,而最为引人注目的是罗马城的朱庇特神庙,其高高矗立在卡比托利欧山顶。每座神庙内都有一尊朱庇特雕像,这里由祭司和女祭司管理,用于举行仪式、节日庆典和静默祈祷。

+4


在罗马共和国时期,城市里兴修起方形会堂,用于进行商业贸易和处理法律事务。方形会堂是一类长方形建筑,其典型特征是中央为大殿,四周环绕着柱廊。建筑的一端或两端筑有高台,以安置行政官座席或皇帝的雕像。直至公元前一世纪,方形会堂已发展成巨大精致的纪念性建筑,成为罗马城市化的标志。罗马城的广场拥有不少于七座此类建筑。而方形会堂作为广场的核心场所,在各个定居点均有建造,最远可至不列颠。方形会堂深深融入了罗马人的生活之中,以至于权贵也会在自家宅邸中修建缩小版,用于招待客人以及处理私人事务。

罗马特色城区。建造方法是将方形会堂和朱庇特神庙放置在同一个区块中。政体中每有一项特色传统,便+1


古罗马广场是罗马生活的核心,这里不仅是公共交流中心,还汇集了城镇的重要服务设施,社交、宗教、经济、文化机构均集结于此。广场最初为商业枢纽和集市,它们将各个城镇连接成单一的政治实体,同时也是当地人聚会和见面的社交中心。随着时间推移,广场的功能不断扩展,人们在上方建起了朱庇特神庙、其他宗教建筑群与神龛。政治演讲和辩论也经常在广场的梯台上展开,而附近的方形会堂则充满处理法律事务和商业交易的人。在共和国时期,罗马广场不断扩大,修建了更多纪念性建筑,成为了城市的主要旅游景点之一,也跻身为整个罗马世界广场的典范。
市政树[回到顶部]
城市名称[回到顶部]
罗马 Roma |
庞贝 Pompeii |
卡塔纳 Catana |
布尔迪加拉 Burdigala |
马尔都斯港 Narbo Martius |
加迪斯 Gades |
卢格杜努姆 Lugdunum |
博洛尼亚 Bononia |
科尔多瓦 Corduba |
马萨利亚 Massilia |
殖民之地 Colonia |
卡普阿 Capua |
凯撒利亚-马力提马 Caesarea Maritima |
莫根提亚库姆 Mogontiacum |
伦蒂尼恩 Londinium |
奥古斯德 Caesaraugusta |
萨尔米基盖扎 Sarmizegetusa |
伊斯帕利斯 Hispalis |
亚达尔 Iader |
埃伯拉肯 Eboracum |
文多博纳 Vindobona |
奥利斯波 Olisipo |
奥斯蒂亚 Ostia |
瓦卢比利斯 Volubilis |
卢泰西亚 Lutetia |
卡拉利斯 Caralis |
萨罗纳 Salonae |
阿昆库姆 Aquincum |
阿文提库姆 Aventicum |
拉文纳 Ravenna |
纳波利斯 Neapolis |
梅迪奥兰 Mediolanum |
帕塔维姆 Patavium |
阿奎莱亚 Aquileia |
普特奥里 Puteoli |
游戏内介绍[回到顶部]
罗马的历史悠久,跨越了数个世纪;根据最广泛的记载,罗马建城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53年。围绕罗马的文献浩如烟海,包括罗马人自述的作品、关于罗马的研究以及各种评述。要全面理解罗马历史的丰富性、复杂性、多变的轨迹以及多样化的政府形态,寥寥数语根本无法概括。
在后来的时代,许多国家都尝试借用罗马的荣耀来为自身合法性寻找源泉。例如在现代,日耳曼王国选择了“神圣罗马帝国”的名号,而从俄罗斯到土耳其,再到日耳曼,统治者们纷纷采用了“凯撒(Caesar)”这一称号,虽然他们对其进行了微调,诸如“沙皇(Tsar)”、“皇帝(Kaiser)”或“帝王(Keyser)”。而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等现代首都,便是通过采纳罗马的象征和建筑风格,创造出与古代的一种虚构联系,甚至将其审议机构称作“参议院(Senate)”,以此强化这种联系。这些范例不禁让人深思:罗马是否真的已经彻底消失,还是以一种不同的形式继续存在?
根据传说,罗慕路斯与雷穆斯是一对孪生兄弟,他们既是战神马尔斯的后裔,也是特洛伊英雄埃涅阿斯的子孙。这对兄弟被遗弃于乡村,由一头母狼抚养长大。孩童时期,他们以砖石为玩具,如同当代孩子以木头和塑料积木为乐。在此过程中,他们建造起了自己的城市。然而,就如同今日孩童一般,两兄弟在完成作品后立即陷入了争执。最后罗慕路斯夺走了雷穆斯的性命,得以将这座城市命名为罗马。
历史记载表明,最初的罗马可能是由一群流浪者和流亡者汇聚而成。随着时间的推进,这个群体通过吸引更多人加入、有时甚至采取绑架等方式来扩充成员,使得罗马的规模和影响力逐渐增强。随着时间的发展,罗马从几乎具有神话色彩的王政时代跨入了共和国时代。在共和国时期,元老院的角色至关重要,它由地方的贵族阶层选举产生,主要负责讨论和处理国家内务;而公民大会则由少数参与者组成,负责外交和其他关键事务的讨论。虽然罗马并未有书面宪法,但存在一整套未成文的规范和传统先例。
这一体系在近五个世纪的时间里已经证明了其成功性。在罗马,人们的生活质量由个人的身份和社会地位决定,从极度奢华到极度艰辛的差异巨大。奴隶制度在整个社会中广泛存在,特别是在大型农场和矿山中更为普遍。奴隶的主要来源包括战俘、奴隶家庭出身的人以及那些因偿还债务而自愿卖身的人。成为罗马公民的途径依据居住地而有所不同——对于那些生活在罗马征服区的人们来说,获取罗马公民资格几乎是不可能的。而对于居住在意大利拉丁地区的人来说,则相对更容易成为共和国的正式公民。
军事力量的持续增强是罗马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最初,军队的组建依靠执政官的征召——这相当于征兵制的一种初期形态。随后,罗马建立了职业化军队,显著提升了军事将领的社会地位。出任军官成为了获取政治权力的重要途径。到了帝国末期,罗马愈发依赖外籍兵力,而当这些力量遭到轻视或未能得到应有的报酬时,常常酿成灾难后果。
职业化军队的兴起预示着罗马共和国的终结。尤利乌斯·凯撒在政治利益被忽略的情况下逐步提升了自己的军事地位。当元老院似乎准备对他进行责难时,他便率军直接进军罗马。尽管凯撒从未自称“皇帝”,但他的崛起却标志着罗马共和国的结束,同时开启了罗马帝国的序幕。尽管如此,这一转变(无论罗马曾有何种民主形态)并未终结和平;凯撒的统治反而带来了一个稳定时期,直到公元一世纪中期,相互争夺权力的继承人将帝国撕裂。
罗马帝国因频繁的政变和暗杀活动,整个帝国一直笼罩在危机之中。公元三世纪,一连串的灾难,包括暗杀事件、瘟疫、内战以及经济崩溃,严重削弱了帝国的力量。在这一时期,为了争夺权力,罗马与高卢以及帕尔米拉(由女王芝诺比娅领导)之间爆发了战争,期间有26位皇帝短暂登基,他们大部分来自于军队。这场危机终结了罗马作为统治中心的地位,管理这个日渐庞大且难以驾驭的帝国变成了一大挑战。戴克里先创立了四帝共治制,将帝国从覆灭的边缘拉了回来,但随着君士坦丁大帝将东部首都迁移到君士坦丁堡,罗马帝国最终走向了分裂。
与其他城市相较,罗马日渐陷入贫穷且失去了往日的重要性。加之不断有野蛮人侵扰其边境,西罗马帝国终究走向了崩溃。一位日耳曼国王攻入了当时的西罗马帝国首都拉文纳,并通过颁布法令正式宣告了西罗马帝国的终结。
在东方,罗马的影响得以延续,而这一过程几乎持续了千年之久。但这个后期的帝国与以往有所区别;其信奉基督教(实际上自395年以来帝国就已转信基督教),使用希腊语,并将其文化和政治焦点集中在安纳托利亚、近东及希腊地区。尽管这个东方帝国的居民自称为罗马人,历史学家却习惯称之为“拜占庭”。最终,拜占庭帝国在1453年被土耳其人征服。